<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第一式 职教育才
        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 2022-04-20 15: 23 浏览次数:

        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将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衔接,通过“校厂联合、工学合办”等办学模式,推动职校围绕需求办、专业盯着就业办、技能人才携手办,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例一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办学 以岗育人

        一、基本概况

        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将吉利集团的人才、技术、设备、信息等资源条件,转化为学校独特的教学优势、发展优势。四年来,累计引入企业资金8500万元,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汽车类高素质专技人才2000余名。

        二、主要做法

        1.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学校依托吉利集团,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成立技能导师、专家委员会,聘请企业技能大师成立校企技能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师资共享库,已有170余名企业专家成为学校产业教授。创新“3+3”双师培养模式,推行专职教师与企业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目前,学校已有21名教师通过吉利内部讲师认证,获得企业授课资质。同时,企业选派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融入学校和基地的人才培养过程。

        2.开发“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以企业岗位标准为准绳,以职业行为为导向,结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优化,形成“岗位对接、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在教学环节大力推进“理实教学一体化”,在汽配、汽修、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冠名班、订单班等实施校企一体育人,建立校企双向认证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每年学校组织800多名学生深入台州当地企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工学交替实践,99%的学生通过校企双元评价,获得毕业时优先就业等系列优厚政策。

        3.建设“分层递进、集约共享”的实训基地。学校充分利用吉利集团的资源优势,共建资源共享、项目互通的“学、训、研、创”四位一体校内产学研实训基地和校外工学一体实践基地,共同开发校企一体化实践课程体系,融入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实现教学课堂与生产现场互通互融。目前已建成紧贴企业的汽车检测维修、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工业机器人实操等六大实训中心,每年承接培训超万人。

        三、创新启示

        启示一:企业办学拉平了育用“鸿沟”。企业办学最能体现市场和生产一线的技术需求,解决了学校对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需求衔接不足的问题,学生学课程就能强技能,出校门就能当工人,就业更精准,增收更便利。

        启示二:企业办学提升了培训效能。新时代的技术工人队伍既要强专业技能,又要强综合素质,成长才能更有空间,创富才能更有动力。企业和学校各有长处,通过建立发展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让人才培养更立体,综合素质更全面。

        例二

        台州第一技师学院:

        与企业用工需求“零距离”融合

        一、基本概况

        台州第一技师学院于2019年开始和温岭当地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将企业岗位技能嵌入学校课程体系模块,实现专业培养与行业企业“零距离”融合。两年来共为企业输送技工人才1478名,其中高级工485名,留岗率达98%以上。

        二、主要做法

        1.工学交替。组织低年级学生入企业、下车间,开展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直观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感受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熟悉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课堂学习知识同实际生产结合更加紧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2.导师进校。企业派出技术骨干参与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学以班组形式开展,由企业技术骨干根据学院学生及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一比一模拟产品生产环境,手把手指导技术操作过程,学生既当学子,又当见习员工,为毕业后入企工作做好专业知识的精准储备,同时让学生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途径,提升企业认同感,增强就业稳定性。

        3.入企研修。在学生完成校内所有的学习任务后,根据学生的职业意愿及企业需求,以全真实的企业生产项目开展毕业课题研修。研修采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计划制定、课题审报、结题、毕业答辩等工作;企业导师由一线技术骨干担任,主要负责毕业项目的引进及技术支持,推动学生在“研中干、工中研”。研修以完成企业实际项目为标准,由企业和学校联合考核,毕业后企业根据学生的具体成绩给予岗位安排及薪酬,并签订劳动合同,实现身份的无缝转换。

        三、创新启示

        职业教育是培育技能技术人才的第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专精程度、适配水平,才能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技能、既懂专业又有知识面、既会管理又善协调的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通过“工学交替”“导师进校”“入企研修”三步走,能够推动学生从校到企无缝衔接、从学到练循序渐进,在实现知识梯度性增长的同时收获体面的工作,实现技能致富。

        例三

        天台县部门牵线 校企“联姻”育才

        一、基本情况

        天台县人社局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出台《天台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细则(2019-2021年)》,为校企合作搭建桥梁,不断壮大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近年来全县共培养技能人才6.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5万人。

        二、主要做法

        1.面向优势产业,增加“技动力”。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向培训机构派发“订单式”培训清单,安排“天台工匠、技术标兵、首席技师”客座授课。根据本土较为迫切的产业需求,充分发挥企业主体、部门协同作用,免费提供育婴师、茶艺师、民宿管家服务、美容师、电商操作员、电工、电焊工等工种的培训,促进劳动力技能提升。2021年共举办技能大赛8场,完成技能培训12510人次,全县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已达30.51%。

        2.建设优质平台,打造“孵化器”。以“1+3+4”(1个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原电大天台学院、技工学校和职业中专3所职业院校,以及4个职业培训机构)的技能人才培训平台为基础,加快建设天台技师学院,促进技工教育提质增效。通过校企合作、学徒制培养等模式,全县职业院校年均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初、中级工的培养和职业培训已初具规模。

        3.优化评价方式,培育“新工匠”。深入企业、技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调研,了解企业和劳动者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后对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的现实需求,推行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促进评价主体向企业、社会机构、技工院校转变。2021年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备案企业24家、社会评价组织2家、技工院校1家,新增高技能人才1540人。

        三、创新启示

        启示一:培养技能人才要面向市场需求。要实现增技致富,有技还要有市,技能造富力才能最大化关键就是要瞄准市场需求,开展靶向式培训,实现学即能用,用即能赚。

        启示二:培养技能人才要发挥平台优势。高效率推动技术工人队伍扩容提质,需要一个能够实现标准化、批量化培育的平台。就是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源源不断培养、输送高技能技术工人的“大摇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