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索引号: 002668661/2019-1967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9-03-05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 台州发布 发布时间: 2020-01-03 08: 36 浏览次数:

        365bet官网ribo88_bat365中文官方网站_office365打不开doc文件代市长张晓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365bet官网ribo88_bat365中文官方网站_office365打不开doc文件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705元和27631元。这一年,李克强总理亲临台州考察调研,让我们倍受鼓舞;这一年,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快跑,民营经济发展全国瞩目;这一年,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沿海高速即将通车,杭绍台高铁全线开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台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致力稳企业扩投资,经济运行更加稳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打实打好稳企业、稳投资、稳外贸组合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增速均居全省第二。深入践行“妈妈式”服务理念,出台留驻本土优质企业发展政策,开展“五问入企、五心服务”活动,健全联系帮扶机制,帮助企业解决6000多个问题。大力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近200亿元。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活动,新增社会融资总量超千亿元,其中直接融资超300亿元。制定支持上市公司稳健发展8条意见,成立全国地级市首个纾困基金,全省首个纾困项目成功落地。率先破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启动40个片区121个整治项目,着力破解用地空间制约,全年供应工业用地1.5万亩,创历史新高。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常态化实施“1+5+X”协调推进机制,每两月召开项目“双进”联席会议破难攻坚,每季度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47个“152”省市县长项目、138个市县长项目落地率分别达到61.7%和40.6%,引进省外到位资金520亿元。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30万辆扩建项目提前半年达产,新吉奥新能源汽车下线,三门核电一期并网运营,华强方特动漫主题园、杰克智能缝制装备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金台铁路、杭绍台高速、市域铁路S1线、路泽太高架加快推进,温玉铁路、杭温高铁、南部湾区引水工程、椒(灵)江建闸引水扩排工程开工建设。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基本建成,朱溪水库完成大坝截流准备。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及时出台稳外贸15条意见,健全出口预警机制,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推进贸易便利化,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均压缩二分之一,新增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出口)基地3个,外贸出口增长11.5%,占全国比重9.3‰。

          (二)致力抓创新促转型,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台州高新区通过科技部实地评估,即将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台州科技城综合区一期完工。南科大台州研究院、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落地。现代医药化工、橡胶、水暖阀门3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创建名单。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65家、企业研发机构282家。加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2%。出台社会事业人才新政30条,新建国家、省、市三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0家,柔性引进国内外院士22名。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新产品产值增速均居全省前列,七大千亿级产业产值增长22.4%。出台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意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打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攻坚战,实施低效企业改造提升“135”行动,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改造提升基本完成,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新增小微工业园52个,入驻小微企业1260家,启动老旧工业点改造288个,基本完成改造92个。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做强,新增小微企业2.7万家、个转企2806家、小升规385家、股份公司802家,上市企业增至53家,并购重组31笔、84.7亿元。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成为全国首批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试点城市,“品字标”企业达到72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60项。新增国家级质量提升示范区3个,全国智能马桶分标委成立,国家智能马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验收。出台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0条意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1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建设,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8%、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房地产业平稳发展,获评中国旅游城市30强。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单产、面积实现“三增”。“一区一镇一体”建设稳步推进,创建省级特色农业强镇3个,省农博会金奖数连续16年全省第一,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实现全覆盖,农业“机器换人”走在全省前列,创成国家渔船综合管理改革试验基地。

          (三)致力强改革扩开放,区域活力持续迸发。在全省率先试行“受办分离”改革,“无差别全科受理”经验全省推广。国家级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全面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启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领跑全省,6月份以来工业标准地项目审批全部实现“最多30天”。出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政10条,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证核发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常态化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办结。首创“政银联通”机制,推行办事无休日制度,75%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扎实推进小微金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查询突破590万次,信保基金累计承保突破220亿元、服务市场主体1.3万家,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贷款34.5亿元,动产质押融资、小微金改标准化国家级试点有序推进,中国(台州)普惠金融培训中心成立。深化国家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助推民间投资逆势上扬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表扬。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推动境外并购回归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头门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创建国家级对台经贸合作区。甬台合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上海·台州周”成功举办。异地商会建设不断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进一步深化。

          (四)致力抓整治优环境,城乡统筹全面加强。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中央商务区基本成型,“一江两岸”、商贸核心区、高铁新区等区块加快推进。“两个大陈”建设驶上快车道,大陈岛青垦文化旧址公园等15个项目开工,陆岛交通时间缩短至45分钟。实施“城市美丽行动”,开展城市街景、路景、水景、生态“三景一态”整治提升,内环线两侧景观提升加快推进,改造整治街巷26.7公里,新增绿道153公里。

          完成城中村改造4万多户,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2.3万套。台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10万人次,市客运南站投入使用。市、县两级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大城管”机制全面运行。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天台创无违建县(市、区)通过初评,椒江、路桥、温岭创基本无违建县(市、区)通过现场验收。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实施垃圾、公厕、物业三大革命,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启动,市餐厨垃圾有机处理中心、黄岩垃圾焚烧发电工程、路桥旺能焚烧厂三期等13个垃圾处理项目动工建设;新(改)建生态型公厕212座;全市80%小区成立了业委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审计等反馈意见整改。全面推进治水治气治土,再次荣获“大禹鼎”,成为全国首批无黑臭水体城市,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十,“台州蓝”成为金名片,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湾(滩)长制”试点工作经验全国推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省第二。仙居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出台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建成精品村20个、A级景区村庄223个,提升美丽乡村公路1230公里。“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国领先。行政村规模调整圆满完成,撤并率34.5%,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消薄目标,天台“万户百村”下山移民工作成为全省典型。培育减贫增收示范村15个,低收入农户增收12%。

          (五)致力惠民生保平安,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圆满完成十方面64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增长12.6%。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4%。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逐步提高,温岭通过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评估,临海、玉环和仙居通过预评估。市区教育首位度稳步提升,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北大附中飞龙湖学校等一批优质资源引进集聚。新(改)建二级以上幼儿园36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实现全覆盖。出台高等教育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意见,台州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配套政策。创新实施“智慧医疗”项目,“健康一卡通”大大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市妇女儿童医院开诊,台州医学健康(新药临床)研究院成立。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展基层文化惠民活动3万余场,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76家,中心镇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实现全覆盖,市科技馆开馆,“台州文化云”上线运行。举办首届全民运动健身大会,省运会创历史最好成绩。进一步提高高龄老人补贴,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40个、省级无障碍社区9个。实施“台州人免费游台州”,160万人次享受政策福利。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向更深层次迈进,再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深化平安台州系列行动,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六大攻坚行动,刑事立案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火灾事故起数、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分别下降20.6%、41.1%、50.7%、35.3%,降幅居全省前列。全科网格建设在全省创出示范。开展“清初访、查重访、化积案”试点,12345市长热线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积极防范金融风险,不良率和关注类贷款率之和全省最低。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8件、政协提案385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部。国防动员水平不断提升,民兵调整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统计、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慈善等工作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驻台部队和武警官兵、在台省部属单位,向关心、支持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有效投资后劲不足,资金、土地等要素趋紧,稳出口、稳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低散乱”现象仍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不快;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城市功能有待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艰巨,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安全生产等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更努力的工作、更扎实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现代化湾区建设统领“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和“新时代美丽台州建设”,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早日跻身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第二方阵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建设现代化湾区是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走好改革开放新征程的战略引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湾区,核心定位是“先进制造”,根本路径是“全域联动”,显着特征是“开放包容”,战略支撑是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我们要以“台州未来看湾区”的历史站位,把发展大产业作为最核心支撑,把建设大通道作为最基础工作,把构建大平台作为最重要载体,把推进大开放作为最有力举措,把全面大创新作为最强劲动力,以垦荒精神推动湾区大发展,实现台州大跨越。

          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工作导向,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争取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员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四方面要求:

          (一)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必须科学认识稳和进的关系,以稳应变、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进中提质,切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确保稳的基础更牢、进的步伐更快。

          (二)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必须精准把握经济规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三)始终坚持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历史使命。民营经济是台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问题导向,破除发展障碍,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充沛的阳光雨露和肥沃土壤,帮助企业跨越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现实问题出发,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让全市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

          民营经济是台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要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突出制造为本、量质双提、引育齐抓、破立并举,加快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发展大产业。积极培育七大千亿级产业,加快推进100个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设,完善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联动推进县域百亿级产业培育,推动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100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和100个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示范项目,谋划建设一批省级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智能化改造无人工厂、无人车间,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大力发展高端数字化产业,建设电子材料、智能装备电子等信息产业基地,谋划发展虚拟现实、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丰富金融业态,支持本地法人银行加快发展,推动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构建公铁水多式联运格局。积极发展会展业,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旅游目的地和佛道名山旅游带,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乡村旅游。加快推进消费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推动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创建,打响“放心消费在台州”品牌。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和创意经济,加快培育服务经济新动能。

          培育大企业。优化企业组织生态,加快市场主体升级。深入实施“2211”企业培育工程,努力形成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的企业发展格局。推进“凤凰行动”,继续推动股改,力争新增报会、上市企业10家,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推进“雄鹰行动”,大力培育航母企业、旗舰企业和若干本土跨国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推进“雏鹰行动”,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大力培育瞪羚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小升规”企业300家。深化“三强一制造”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和“标准化+”行动,新增20家“品字标”企业,新发布50项“浙江制造”标准,加快国家级智能马桶消费品标准化示范区、水暖阀门品牌示范区建设。

          构建大平台。按照生产力布局规律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平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提升产业平台竞争力。创成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国家级平台零的突破,推动县域省级高新园区创建。以台州湾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统筹南部、北部湾区建设,联动推进“三湾六板块”发展,积极谋划列入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创成国家级头门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打造甬台温临港产业带高端制造湾区。突出产业发展,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争取更多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坚决打破“坛坛罐罐”,坚持“一老一小”两手抓,完成100个老旧工业点改造,新建和投运100个小微工业园,推动3000家小微企业入园。

          深化大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推进“五心”“妈妈式”服务,强化制度供给,加强政策协同,完善企业“白名单”制度,精准有效帮扶企业,关心民营企业家成长。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资、物流等经营性成本,降低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扩大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范围,规范中介服务,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确保全年再减轻企业负担200亿元以上。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照世界银行标准,制定实施企业开办便利化、施工许可便利化、用电用水用气便利化、信贷便利化和纳税便利化等提升行动,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二)聚焦科技新长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圈,加快推进创新强市。

          集聚创新要素。全面对接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台州科技城和中央创新区建设,提升浙大台州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绩效,加强台州生物医药研究院等人才创新平台建设,争取浙大工程师学院分院挂牌。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0家以上,新增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以上。探索创新研发“飞地”模式,在沪深杭等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孵化器。做强科技大市场,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力争技术交易总额突破50亿元。

          壮大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行动,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科技企业梯队成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企业研发机构100家以上,力争R&D经费支出增长15%。大力推动“军转民”“民参军”,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优化创新环境。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深化“500精英倍增计划”,强化人才引育,构建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梯度人才体系。建成“智慧人才”综合服务云平台,发展人才中介机构,创成省级产业园。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学院作用,加强企业家培训,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工匠精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技+银行+创投”融合发展,发挥创投基金作用,引导各类资本助推科技项目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加速集聚、有效转化。

          (三)聚焦项目“双进”,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坚定不移扩总量,精准发力优结构,全力以赴打好项目“双进”大会战。

          千方百计抓引进。发扬“五皮”招商精神,健全招商工作机制,坚持民资、国资、外资、央企投资“四个轮子”一起转,加大浙商回归力度。突出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围绕七大千亿级产业,紧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深化与知名产业基金、创投基金等合作招商,谋划招引一批对产业整体提升和产业链完善具有关键作用的高端项目,引进省外资金600亿元、外资5.5亿美元。

          全力以赴抓推进。围绕扩大有效投资“155”目标,按照“前期项目抓深入、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出形象、完工项目圈句号”要求,深化项目“双进”攻坚破难机制,确保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均增长10%以上。滚动推进省市“4+1”重大项目,实施100个省市县长项目工程,确保省“152”项目落地率50%以上、市县长项目落地率30%以上。罗佑发动机、沃尔沃P319项目建成投产,加快中航彩虹无人机、北航长鹰无人机、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水利百项攻坚行动,基本建成大田平原排涝一期,加快椒(灵)江建闸引水扩排工程、朱溪水库、方溪水库、东屏水库等项目建设。

          克难攻坚抓保障。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41”工程,新启动实施100个全域整治项目,新增耕地1.4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2万亩,力争工业用地实现供地1.6万亩。积极盘活闲置海域空间,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盘子。围绕“保障有力、渠道畅通、结构优化、成本降低”目标,深化小微金改,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金融产品线上有效对接,推动信保基金扩面增量,创新推动动产和专利权质押融资,扩大债权、股权等直接融资规模,新增社会融资总量1100亿元以上,其中直接融资占比30%,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规范PPP模式应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四)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释放体制机制红利。

          深化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要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切实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一窗一网、一证一码、一次一地”六个通办,争当“最多跑一次”改革领跑者。深化“受办分离”改革,纵深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基本建成基础大数据管理平台,一体化推进自助办、移动办和“政银联通”。围绕全生命周期,全面推进民生事项 “一证通办”,探索实施企业事项“一码通办”。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30天”。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试点,加快实现“4567”高效审批。实施减证便民,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证照分离改革,努力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完成。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加大“破、立、降”力度,激活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力推行“亩均论英雄”,实现对工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综合评价三个全覆盖,全面落实差别化要素配置政策,完成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企业改造提升,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区域集聚。深化国家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打破民间投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鼓励引导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确保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70%。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发展各类产业基金,以市场化导向推动市属国企整合重组。

          深化城乡和社会领域改革。深化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供水一体化整合,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优质化。推进信用示范城市建设,抓好省级信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试点,推动信用信息有效应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试点。深化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善“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机制,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完善“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推进国家渔船综合管理改革。

          (五)聚焦开放强市,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五外”联动、内外互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创对外开放竞争新优势。

          提升开放能级。加快头门港区申报创建综合保税区,全力创建国家级对台经贸合作区,推进中德、中瑞等国别产业合作园和境外并购回归产业园建设,加强海外仓、转口基地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自贸区经验复制落地,争取实现台州港口岸全面开放,着力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主动对接宁波舟山港,借势借力发展支线航运,大力推动物流运输“弃陆走水”“水水相连”。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进口岸减证降费、提速增效,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80小时和8小时以内。

          拓展多元市场。坚持优进优出,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提升外贸竞争力。推进“531”行动计划,培育500家重点外贸企业、300个重点出口品牌、10个重点进出口平台。建立重点企业外贸监测平台,加强国际贸易摩擦和产业损害预警应对,实施“一带一路”贸易畅通计划,加快沿线布局和对外合作,积极开拓国外替代市场、潜在市场,鼓励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会,加强供采对接,争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动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集中推介展示台州品牌。推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加快省级跨境电商园建设,扩大电商出口规模,加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把拓展国内市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搭建内销平台,完善营销网络,提高台州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加强区域合作。强化发展共同体意识,全方位接轨大上海,高起点谋划项目载体,在产业、金融、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主动承接上海高端辐射。全面落实甬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规划共绘、产业共兴、设施共建、资源共享”要求,在规划、交通、产业、要素、平台等方面强化协同发展,推动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合作,全面融入宁波都市圈。深化南北协作和山海协作,高标准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工作。

          (六)聚焦品质提升,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

          城市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要围绕“五美”目标,突出“三生”融合,加快新型城市化发展,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建设美丽台州。

          建设现代化湾区城市。抓好城市设计国家试点工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形成拥湾发展、向湾集聚的湾区城市空间形态。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建设,推进市区融合发展,重点抓好“一江两岸”开发,加快高铁新区、商贸核心区、永宁江风貌带、飞龙湖生态区、月湖绿岛等重点区块建设,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度、首位度和辐射力。加强“三区两市”协同和市域统筹,支持县域城市特色化发展。加快小城市和中心镇发展,统筹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加快“两个大陈”开发,打造现代化海岛建设示范区。推动“水上台州”建设,完善市区水利风景体系,实现东官河水系全线贯通,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完工见效,建设一批具备滨海水域特色的“美丽河湖”,重现江南水乡风情。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和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完成城中村改造2万户以上。深化“三改一拆”,力争创成基本无违建市。推进街巷美化提升,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及历史风貌修复。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让台州成为有品德、有涵养、有温度的城市。

          构建大通道。打造外联内畅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连接省内四大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和市内1小时交通圈。完成甬台温铁路达速改造,加快杭绍台高铁、金台铁路、杭绍台高速等建设。优化市域快速路网布局,开展市府大道、台州大道等主干道路快速化和杭绍台高速二期项目研究,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段和三门段联络线,推进市域铁路S1线、路泽太高架、现代大道、内环线放射线、104国道黄岩段等建设,建成228国道温岭至玉环疏港公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推动以头门港为核心的港口群建设。开工建设台州机场改扩建工程,谋划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打造大花园。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碧水蓝天清废净土”行动,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开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加快实施厂网能力提升、设施提标改造,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危废和工业固废处置设施建设,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严格挂牌销号制度,抓好中央和省环保、海洋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生活垃圾“三化四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开工建设仙居、三门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实现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全覆盖。推动“森林台州”建设,深入实施国土绿化“四大行动”,推进环绿心生态廊道建设,加快鉴洋湖、漩门湾等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开发。加大椒(灵)江流域、温黄平原水系、始丰溪流域等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深化长潭水库全国良好湖泊环境保护试点。持续推进湾(滩)长制,保护海洋海滩资源,修复建设蓝色港湾、美丽海岛。加快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示范县建设,推进仙居国家公园创建。

           (七)聚焦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振兴乡村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落实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加快市、县两级中心粮库建设。深化农业“一区一镇一体”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加强农业数字化应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人才资本“上山下乡”,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推进渔船“打非治违”常态化制度化,创建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

          建设美丽乡村。扎实推进新“百千工程”,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建设一批具有乡土气息、台州特色、江南韵味的浙派民居,打造10万户美丽庭院、200个以上A级景区村庄、20个以上乡村振兴精品村、10条风景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从“盆景”变为“风景”。加强古村落保护,推进省级重点文化村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提升农村公路1000公里,加快农村公交候车亭改造提升;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确保67万农村居民喝上好水;加强厕所、垃圾、污水、田园整治,打造100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万名乡贤帮千村”活动。加强乡风文明培育,深化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长效机制,新建文化礼堂428家,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发展农村电商和美丽经济,创建30个电商专业村和10个市级民宿型农家乐特色村。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学院,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和“三农”干部培育力度。探索推进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续工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巩固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成果,坚决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到8700元。

          (八)聚焦社会民生福祉,努力建设幸福台州。

          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解决结构性的民生问题,满足多样性的民生需求,打造和美安康家园,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抓好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深入开展“无欠薪”行动。全面实施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市区统筹,加快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争取达到93%。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发展残疾人和红十字事业。加强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养老和医养融合,扩大普惠养老机构覆盖面。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市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优化市区校网布局,开工建设永宁中学,启动三梅中学迁建工程,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华师大附属学校实现招生。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提高公办幼儿园覆盖率。统筹推进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支持台州学院申硕升格,支持台职院、台科院申报国家“特高计划”专业和省优质高职院校,推动台州电大开放大学建设。加快台州技师学院建设,建成三门技师学院,推进市委党校迁建工程。坚持“五医”联动,加快“健康台州”建设。推进三甲医院创建,提升现代医院管理水平,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院前急救水平,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浙东医院、台州医院新院区、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做好市中医院迁建前期工作。推进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创成省食品安全市。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发展老年体育。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化文化年系列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和合文化,挖掘繁荣特色乡土文化,做好文物遗产保护和台州乱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基本完成县(市、区)档案馆新馆建设。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全面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规范提升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平安靠平时,目标靠措施,共享靠共建”,全面开展平安台州“七连创”,确保社会安定、百姓安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打击毒品犯罪等专项工作,积极打造“无盗抢城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五战联合除火患、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防溺水等三大全民行动,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推进“七五”普法,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推进企业信用、文明行为促进等方面立法工作。完善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化信访法治化建设,推进无信访积案县(市、区)创建。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优化社区管理。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创建金融安全示范区。持续开展打击走私联合专项行动。支持驻台部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力争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各位代表!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公开征集、网上评选和反复征求意见,提出了包括医疗卫生、居家养老、扶贫助残、基础教育、文旅惠民、放心消费、城乡建设、惠农服务、农村水电、就业创业、环境提升、安全便民等12方面26个候选项目,提请会议票决。对这些民生实事,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把实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挑战、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两强三提高”,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依法、民主、科学决策,发挥法律等专家团队决策咨询作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政务公开,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二)提升政务效能。完成市县机构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围绕提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履职能力,紧扣流程再造,推进数据共享,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改进方式方法,切实为基层减负。

          (三)强化实干担当。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大兴学习和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提升谋划发展能力。坚持狠抓落实,敢于走进矛盾,善于破解难题,倡导“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大力推行项目化、清单式、销号制,切实增强执行力。坚持务求实效,注重质量效率,以实绩论英雄,确保干出水平、干出成效。

          (四)全面从严治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治理庸政、懒政、怠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加强审计监督。紧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资源开发、产权交易、扶贫惠农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防权力腐败,积极打造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

          乘风好破浪,奋进正当时。改革开放40年来,台州人民发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创造了历史性成就,台州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加自信的胸襟气度,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扬帆远航。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365bet官网ribo88_bat365中文官方网站_office365打不开doc文件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大力弘扬垦荒精神,不畏风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谱写“两个高水平”台州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