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本地快讯
        三门探索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新模式
        • 日期: 2023- 01- 29 15: 39
        • 来源: 台州日报
        • 浏览次数:

        眼下正是缢蛏肥美上市期。

        清晨,晨光熹微,三门县蛇蟠塘的养殖塘里,已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当地养殖户忙着组织工人抓蛏子。

        “我们三门蛏子,个头大、肥度高、口感好,供不应求。”养殖户说。

        自信,来自当地多年来在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上的不懈追求。

        作为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三门拥有浅海面积59万亩,滩涂21万亩,海水养殖面积20.3万亩,是中国青蟹之乡、中国小海鲜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之乡、缢蛏之乡。

        近年来,三门积极探索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新模式,创成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共有渔业健康养殖核心示范区29390亩,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万亩,万亩连片养殖基地4个。三门小海鲜,每一口都愈加鲜甜。

        创新生态养殖模式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三门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初期以滩涂贝类为主,1997年后,发展为以青蟹为主导的海水养殖业。

        青蟹养殖,饵料十分关键。“以前,三门当地养殖户大多用冰鲜小杂鱼进行投喂,成本比较高,对养殖环境也有负面影响。”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丽芝介绍道,一口30亩的养殖塘,一年的青蟹饵料需要花费近12万元,且冰鲜小杂鱼易腐烂、臭味大,投放饵料成了养殖户们的“糟心事”。

        如何既把养殖户的成本降下来,又把生态效益提上去,三门先行先试,抓住饵料这一“牛鼻子”,重点推进青蟹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小杂鱼行动。

        青蟹配合饲料,根据青蟹的生长阶段、生理要求和营养需求,把鱼粉、微量元素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按消毒、脱水等规定工艺流程生产的颗粒饲料。相比冰鲜饵料,携带病原少、投喂方便、保存时间长、综合成本更低。三门在示范点进行试验后,逐渐在全县推广。

        有了养殖户们的口耳相传,如今,当地七成以上养殖户使用青蟹配合饲料。近5年来,全县使用青蟹配合饲料约7000吨,累计减少冰鲜杂鱼使用量超2.8万吨,每年从环境中移除碳3736吨、氮207吨、磷66吨;累计减少养殖成本3600万元,增加利润6000万元,相比传统冰鲜饵料养殖增效15%以上。青蟹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小杂鱼示范推广项目获范蠡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截至目前,三门共建成省级核心示范点16个,示范推广8万亩。

        提档生态养殖设施

        饲料抛撒进养殖塘,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水质好了,养殖物长得快,成活率高。”养殖户陈祖夏说。

        搞了十几年养殖,陈祖夏和乡亲们目睹了身边环境的变化,这些则得益于养殖塘生态化改造。

        通过改造提升养殖管理房、配置化粪池、生活垃圾收集、养殖尾水整治等,提升养殖塘生态化水平,同时,加强规划和管理,以主要公路沿岸的养殖区为重点,开展美丽鱼塘建设。目前,三门县已完成养殖塘生态化改造5万亩。

        冬日暖阳下,三门湾畔,成片的红树林扎根在海泥里,随风摇曳。

        红树林之下,一场养殖尾水的“生态之变”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三门全面推进海水池塘养殖尾水生态治理工程,将全县陆基海水养殖区划分为20个大区84个区块,一区一策、分类治理。比如,针对蛇蟠塘,在主要排水河道内种植红树2.6万株,在河道水面建设生态浮床6600多平方米,在河道两岸建设生态滤坝和增氧设施。

        此外,针对设施化养殖、养殖小区和连片池塘区域,三门县则组织开展整涂清淤、红树种植、光反应器安装等工作,将尾水排放的“筛子”进一步织密。2022年以来,共种植红树胚轴26万株,安装光反应器设施5套。

        提升生态养殖效益

        “现在的青蟹,一天一个价,还是供不应求。”在三门青蟹批发交易中心,摊主林法龙忙着挑选青蟹、打包装箱。十公里开外的涛头养殖塘边,一筐筐血蚶上岸,商贩们早已候在岸边,等着上秤运走。

        海鲜走俏,一口口养殖塘成了村民的聚宝盆。其中,三门青蟹品牌价值超46亿元,成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百强品牌农产品。

        “要想进一步增加养殖户收入,还是得向生态要效益,用好品质赢得好口碑抢占大市场,实现持续稳定增收。”陈丽芝说。

        对此,三门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实施《三门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三门县渔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导水产养殖业健康生态发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水生动物防疫、质量监测、环境监测等机构,为健康生态养殖保驾护航;建立“省专家组—市专家组—县专家组—科技指导员—重点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辐射户”推广服务网络,组建农业、金融等10支“共富帮帮团”,成立陈丽芝工作室、三门县政协海水养殖委员工作站,进一步壮大养殖智囊团;加快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县无公害水产品认定数累计达40个。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