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环城西岔路断头路,解决了几十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综合市场对外招商成功,村集体经济预计增收11%;
共富工坊引进新企业,盘活闲置厂房,带动6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创收近6万元;
……
“路是黄泥路,房是木板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口口相传的顺口溜描摹出了三门县海游街道城西村十几年前的模样。
2020年底,自“接棒”上任城西村党委书记,章国进不忘富民强村的“初心”与“使命”,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新班子制定城西村五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
如今,十大强村项目已完成5项、试运营1项,村集体经济增收6000余万元,预计老百姓人均增收5万元。
织牢“住房保障网”
住房一直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西山留用地项目,一直是城西村新班子接任以来“最大的压力”。
“以前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农村都是按男丁来分配土地房子,家里儿子越多,分的房子也就越多。”章国进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渐渐稀缺,原先的分配方案已不再适用于当下,因此制订一个新方案迫在眉睫。
在城西村“初心馆”的橱柜中,整齐摆放着35本书记们的笔记本,其中详细记载着65年来城西村的发展与蜕变,也包括各类原始信息和数据。
“一方面,我们通过‘两委’协商会议、落户走访等方式对笔记本中的数据进行核查;另一方面,我们将所有数据,包括上世纪50年代以来村中人口、每户人口及分房数量等,进行挂榜公示,任何有异议的村民都可以向我们反映进行数据再核查。”章国进说,数据的透明性与准确性让老百姓放心,有利于村务工作的开展。
两年来邀请了老书记们、党员及村民代表等围坐在长桌旁,从历史数据收集到民意调查,从标准划分到方案设计,大家遇事多开会有商有量,拿出了西山套房分配方案,得到了村民的认同与支持。
今年8月,经过5任村书记的努力,西山留用地项目招拍成功并开工建设,将极大提升186户村民的居住品质。同时,剩余土地将作为商品房推向市场交易,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6000万元。
“先富”带“后富”
在山陈区块的北侧,干净宽敞的道路旁齐整地树立着崭新的护栏,栏外溪水静静流淌。殊不知,两年前,这里还是坑坑洼洼的泥路。
2019年,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山陈村和谢家村并入城西村。由于山陈村和谢家村经济十分薄弱,新村班子上任后立马投入工作,摸家底、定思路、推项目,开启“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新征程。
山陈村区块的溪坑旁没有任何护栏,下雨天的时候泥路和溪流“连成一片”,加上村中老人多,安全隐患很大,于是两委班子率先把目光投向了这块土地。
先是街道、村集体、乡贤、周边企业统筹资金90多万元,再是村“两委”干部到现场了解民情民意,最后委托专业设计部门进行河道改造、河堤加固、护栏建设等工程。去年4月,山河村区块溪坑改造项目正式完工。
同时,村“两委”投资120余万元用于谢家村区块的道路硬化及绿化,大幅提升了村容村貌。看到焕然一新的家园,村民们都很高兴。
“目前,山陈旧村区块改造项目正在紧密筹划中,预计明年年初推进;谢家村区块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于明年6月完工。”章国进说。
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从闲置房屋改造到人居环境提升,再到产业开发经营,村“两委”干部一步一个脚印,以实际行动推进城西村五年发展规划,带领着老百姓向共同富裕阔步前行。